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忍一年也夠了(4)驚人發現

引用自http://phyllischan.blogspot.tw/

忍一年也夠了(4)驚人發現

這一次,我很認真地重讀《清爽的人生》(這本是我在出庭前重買的,前一本留給承辦員警當證據了),雖然我一點讀的興趣都沒有。但把書多讀幾遍果然有差,因為我當真發現了令人起疑的部分。我感覺有些文章前後文風不一,例如前幾段很口語,後幾段忽然又變得文謅謅或超出水平地饒富深意。因此我決定將文風丕變的「某句話」或「某個段落」打出來,然後把「整句話」或「整個段落」丟進 Google 搜尋引擎,看看會有什麼結果出現。

數位時代真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搜尋資訊容易不說,要讓疑似抄襲的作品見光死也不是太難。由於幾乎每本書都有刊登在網路書店上的試閱章節,認真的部落客也經常寫閱讀摘要或讀書心得,再加上中國網站上常有被侵權盜版的電子書內文,所以一旦啟動搜尋,往往會有令人驚訝的「巧合」發生。去年八月份,「牛糞博士」朱政騏就是這樣意外發現了當時國防部長楊念祖「涉嫌抄襲」,並導致楊念祖的火速下台。

九月十四日起,我開始進行調查和比對的工作,然後陸續發現了許多奇妙的事實。首先,《清爽的人生》書中有篇文章叫「最重要的一課」。我將這篇文章的第一段話丟進Google,居然出現一篇內文完全一樣的文章,標題叫「失去是必读的功课」。這篇文章刊登在對岸的《中國學生報》網站上,文章的發表日期是2006年六月十三日,作者署名洪玲。當然,依據過往經驗,我合理懷疑搞不好是對岸女學生抄了台灣作家的文章,所以勢必要做進一步的查證。

所謂進一步的查證就是將整篇文章的每一句話都打出來丟進Google,這真是累死人的作業。但辛苦總是有回報的。我發現,這些句子全數出自生死學大師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和大衛.凱思樂合著的《用心去活:生命的十五堂必修課》。事到如今,是對岸抄台灣還是台灣抄對岸已經不重要了,重點是這兩個人都「疑似抄襲」了這本2001年八月份由「張老師文化」所出版的中譯著作。

以下是這兩篇文章的內文比對。順道一提,我貼的是轉換成繁體字的洪玲版本,不是林敏玉女士的版本(儘管兩者一模一樣,碰巧有人轉貼在此),所以我並未全文刊登林敏玉女士的文章,除非她能證明洪玲小姐抄襲她:


《用心去活》(P. 110 第 1-7 行)vs.《清爽的人生》(P. 222)
  •   有天晚上我到醫院癌症病房探視病人,一個護士告訴我她快受不了了,因為她剛失去一個病人。「這星期我已經看到六個病人走了!真的受不了了,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生命一個個消逝在我眼前,彷彿永遠沒有止境,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停止。」
      我請這位好心的護士陪我走一段路,她還沒來得及回答,我已經拉著她的手走向醫院的另一棟大樓。轉過一個彎我們來到婦產科,我拉著她走到嬰兒的玻璃窗前。她非常用心凝視每一個新生命,彷彿第一次見到嬰兒。
  •   一位新到癌症病房上班不久的護士,因為每天都目睹病人離開人世,久久不能自已。她非常沮喪地對醫生說:
      「這星期我已經看到六個病人走了,真令人難以忍受!眼睜睜地看著生命一個個消逝在我眼前,彷彿永遠沒有止境,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停止。」
      醫生於是拉著這位好心的護士來到醫院裡另一棟大樓婦產科部門嬰兒室的玻璃窗前。護士非常用心地凝視每一個新生命,彷彿第一次見到嬰兒。(接下句)

《用心去活》(P. 110 第 8 行)vs.《清爽的人生》(P. 223)
  • 我說:「做你這種工作的人應該常常來這裡,提醒自己生命不只有失去。」
  • 醫生說:「做你這種工作的人應該常常來這裡,提醒自己生命不只有失去。」(接下句)

《用心去活》(P. 110 第 11-13 行)vs.《清爽的人生》(P. 223)
  • 那位護士終於明白她一直只是從失去的角度來看她的工作,卻忘了她是在幫助很多人寫下生命的句點,這些生命在很多年前開始於另一個相似的嬰兒室……
  • 這位護士終於明白,以往她一直只是從「失去」的觀點來看她的工作,卻忘了她是在幫助很多人寫下生命的句點;而這些生命在很多年前,也都開始於另一個相似的嬰兒室。(接下句)

《用心去活》(P. 90 第 2-4 行)vs.《清爽的人生》(P. 223)
  • 猶太古諺說:如果你在許多的婚禮中跳舞,也將在許多喪禮中哭泣。換句話說,如果你常有機會見證生命的開始,無可避免將時常見證生命的結束。
  • 有一句猶太古諺說:「如果你曾在許多婚禮中跳舞,也必將在許多喪禮中哭泣。」如果我們常有機會見證生命的開始,無可避免地,也將時常目睹生命的結束。(接下句)

《用心去活》(P. 87 第 8 行)vs.《清爽的人生》(P. 223)
  • 如果說人生是一所學校,失去就是最重要的一課。
  • 如果人生是一所學校,那麼「失去」就是最重要的一課。(接下句)

《用心去活》(P. 92 第 14 行)vs.《清爽的人生》(P. 223)
  • 我們都渴望完滿,都希望擁有的東西永遠不變,但這是不可能的。
  • 雖然我們都渴望完滿,都希望擁有的東西永遠不變,但這是不可能的。(接下句)

《用心去活》(P. 87 第 4 行)vs.《清爽的人生》(P. 223)
  • 我們終將失去一切……房子、車子、工作、金錢、青春,甚至是所愛的人都只是暫借的。任何東西都不能永遠保有,至親至愛也一樣。
  • 我們終將失去一切。不管是房子、車子、工作、金錢、青春,甚至至親至愛的人都是暫借的,無法永遠保有。(接下句)

《用心去活》(P. 90 第 6 行)vs.《清爽的人生》(P. 223)
  • 如果你感受到失去的痛苦太沉重,那是因為你已嘗受生命的豐富。
  • 如果你感受到失去的痛苦太沉重,那是因為你已飽嘗過生命的豐富。(接下句)

《用心去活》(P. 90 第 1-2 行)vs.《清爽的人生》(P. 223)
  • 多數人一生中總是不斷地對抗失去,卻不瞭解生命即是失去,失去即是生命;沒有失去也就沒有成長。
  • 多數人一生中總是不斷地對抗失去,卻不瞭解生命即是失去,失去即是生命;沒有失去也就沒有領悟、沒有成長。(接下句)

《用心去活》(P. 94 第 1-2 行)vs.《清爽的人生》(P. 223-224)
  • *人到中年可能頭髮漸稀,但也了解了頭皮下的東西更重要。
    *退休後可能收入減少了,卻得到更多自由。……
    *失去身外之物或許讓人不捨,但你會變得更自由,也會發現人生在世無所罣礙才能瀟灑自在。……
    *你可能在失去之後才領悟到失去的東西是如此可貴。
  • 好比,人到中年後可能頭髮漸稀,但也因此理解到,頭皮下的東西更重要。退休後,收入可能減少了,但卻得到更多的自由。失去身外之物常讓人不捨,但卻讓人理解到,人生在世要無所罣礙才能瀟灑自在。我們常在失去之後,才領悟到失去的東西是如此可貴,(接下句)

《用心去活》(P. 93 第 2-3 行)vs.《清爽的人生》(P. 224)
  • 失去不只讓心變得更柔軟,有時候是讓人變得悲傷、孤單、空虛。
  • 失去雖常讓人感到心碎與孤單,但卻能夠讓心變得更柔軟,更懂得珍惜。(接下句)

《用心去活》(P. 110 第 9-13 行)vs.《清爽的人生》(P. 224)
  • 即使當你沉溺在最深沉的失落感,你知道生命會繼續下去。
  • 即使當我們沉溺在最深沉的失落感時,別忘了生命仍會繼續下去;(接下句)

《用心去活》(P. 100 第 1-4 行)vs.《清爽的人生》(P. 224)
  • 當我們一一向每一樣東西告別時,會發現內在有些東西是不會失去的。
    多數東西對我們的意義不在於東西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意義,……
  • 當我們一一向每一樣東西告別時,終會發現內在有些東西是不會失去的;多數東西對我們的意義不在於東西本身,而是它所蘊涵的內在意義;(接下句)

《用心去活》(P. 109 第 9-10 行)vs.《清爽的人生》(P. 224)
  • ……真正重要的東西永遠都會屬於你。你曾感受到的愛和你曾付出的愛永遠都不會失去。
  • 真正重要的東西都將一直存在——你所曾感受到的愛,以及你曾付出的愛與種種,將永遠存在。


洪玲小姐的這篇文章總共約820字,但每一句話都是出自或微調、改寫、搬動、重組自《用心去活:生命的十五堂必修課》書中的「每日的快樂法則」一文。各位說奇不奇妙呢?

但奇妙的事情只有這樣嗎?我們再來看看《清爽的人生》書中的這篇文章:「放下『我一定要是對的』的堅持」。這段讓我起疑的文字因為和前文有點不搭軋,感覺像是忽然蹦出來的,所以我當然也問了Google大神。結果,它與聖印法師《日日日出:菜根譚的智慧1》書中的「退即是進,與即是得」一文極為雷同,可是這本書早在2001年六月份即已出版。


《日日日出》(P. 62)vs.《清爽的人生》(P. 108)
  • 待人處世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人壓倒自己佔先,還有一種是與人為善互讓互諒;前者是競爭的行為,後者是謙讓的行為。
  • 待人處世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人壓倒,自己處處佔先,另一種是謙沖自處,與人為善,互讓互諒。前者是競爭的行為,後者是謙讓的睿智。


還有沒有別的例子?有。接下來要看的是《清爽的人生》書中的這篇文章:「旅程中的每一天」。書中有個段落提到史學家多蘭特,我問Google大神多蘭特是何方神聖,大神要我去查一本名為《10 個成就一生的好習慣》的老書。我在圖書館借到這本1996年十一月份由「中國生產力中心」出版的中譯本,它的作者是羅勃.林格,譯者名為汪仲。


《10 個成就一生的好習慣》(P. 94)vs.《清爽的人生》(P. 216)
  •   史學家多蘭特(Will Durant)花了七十多年的時間,在世界旅行,而寫下了十一冊世界文明史的巨著。每一冊在書寫的時候,無疑代表的是他當時的工作目標,而每一冊中又有無數的短程目標。然而,他每天對文明的研究都有一個目的,一個結束,使得研究文明成為一個本身便有目的,有生命意義的活動。換句話說,他每天研究文明,他將文明寫成書,都給他莫大的成就與滿足感。在花費七十年後,完成十一冊巨著後的成就與滿足感,如何能夠和在研究途中所得到的大大小小滿足相較?
  •   史學家多蘭特(William Durant)曾花了七十多年的時間在世界各地旅行,並寫下了十一冊世界文明史的鉅著。每一冊在書寫的時候,都代表著他當時的工作目標,而每一冊中,又包含著無數的短程目標與主題。他每天對文明的研究都有一個目的、開始與結束,研究文明成為一個本身便有目的、有生命意義的活動。
      換句話說,他每天研究文明,將文明寫成書,每一個過程都給他極大的成就與滿足感。然而,在花費七十年,完成全部十一冊鉅著後的成就與滿足感,又如何能和在研究途中所得到的大大小小滿足感相較? 


還有沒有別的例子?有。2010年十月份,「大都會文化」出版了一本名為《有一種境界叫捨得》的書,作者是黃冠誠。巧合的是,《清爽的人生》書中有篇標題是「給予,讓生命更豐富」的文章,剛好有四個段落與黃先生的書中內文極度雷同,茲比對如下:


《有一種境界叫捨得》(P. 126)vs.《清爽的人生》(P. 203)
  • 懂得與人分享是一種大智慧。古人早已懂得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道理,學會分享並不意味著自己失去什麼,相反會收穫友情、知識,也收穫了快樂。……與人分享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放大自己快樂的過程。 
  • 其實,懂得與人分享是一種大智慧。古人早已懂得「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道理。學會分享並不意味著自己失去什麼,相反地,你會因此收穫友情、知識與快樂;與人分享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放大自己快樂的過程。

《有一種境界叫捨得》(P. 125)vs.《清爽的人生》(P. 203)
  • 當你擁有六顆蘋果的時候,你會獨自把它們吃掉,還是願意把其中的五顆與他人分享呢?如果你獨自享用,你也就只能吃到這六顆蘋果而已,如果你與他人分享,看似你現在吃虧,實際上你卻能得到他人的友情,當他們有東西時,也自會與你分享,你就可能得到另外五種不同的水果,嚐到五種不同的味道,這樣還吃虧嗎?
  • 當你手中有一把香蕉的時候,你會獨自把它們吃掉,還是願意與他人分享呢?如果你獨自享用,你也就只能吃到這一把香蕉而已,如果你懂得與他人分享,看似你現在吃虧,實際上你卻能得到他人的感謝與友情。當他們有東西時,也自會與你分享,你就可能品嘗到其他不同種類的水果。如此,你還是吃虧嗎?

《有一種境界叫捨得》(P. 126)vs.《清爽的人生》(P. 203)
  • 正如培根說的:「一份憂愁與人分享之後,你將得1/2憂愁,一份快樂與人分享,你將得到雙倍的快樂。」
  • 西方有一位哲人說:「一份憂愁與人分享之後,你將得二分之一的憂愁,一份快樂與人分享,你將得到雙倍的快樂。」

《有一種境界叫捨得》(P. 125)vs.《清爽的人生》(P. 203)
  • 與人分享快樂,會讓更多的人快樂,你的快樂會加倍;與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會讓更多的人成功,你的成功會加倍;分享一項科學發明,會蓬勃一個行業;分享一種新銳的思想,會增加一代人的智慧……能溫暖人的心房,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 與人分享快樂,讓更多的人快樂,你的快樂會加倍;與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會讓更多的人成功,你的成功會加倍;慷慨分享一項科學發明、嶄新的思想,足以蓬勃一個行業、增加一代人的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夠溫暖他人的心房、拉近人我之間的距離。


雖然心情鬱悶,但我看到「六顆蘋果」vs「一把香蕉」時,還是忍不住笑了。

那除了《零雜物》之外,一共就只有四個例子嗎?美江說:「神不會給我四」,所以我就再回去看,果然又找到一個,一共五個例子。我在讀「捨棄『快樂無法自己來』的想法」這篇文章時,總覺得份外眼熟,拜網路上某篇讀書心得之賜,我終於想起了1998年十一月份由「大塊文化」所出版的《80/20法則》。不過這本書已經被我清掉了,因此自然又得上圖書館去借。《80/20法則》的作者是李察.柯克,以下比對文字出自書中的「「每日的快樂法則」一文。


《80/20 法則》(P. 292-293)vs.《清爽的人生》(P. 145)
  • 一、運動
    ……人類的身體在出力後會釋出安多芬(endorphin),這是一種天然的抗憂鬱劑,……
  • 一是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
    人類的身體在出力之後會釋出安多芬(endorphin)這種天然的抗憂鬱劑。…… 

《80/20 法則》(P. 292-293)vs.《清爽的人生》(P. 146)
  • 二、用大腦
    ……工作可以給你這種心智的激勵,但如果你的工作沒有這種效用,你就要每天做一些知性或腦力上的練習。……閱讀報章雜誌,讀書,與聰明的朋友針對一個抽象主題討論至少二十分鐘,針對時事寫篇短文或報導,或做任何需要主動思考的事……
  • 二是使用大腦。
    許多工作都可以給我們心智的激勵,但如果你的工作沒有這種效用,每天花點時間讀書、寫短文、與聰慧的朋友討論一項議題,或做任何需要主動思考的事…… 

《80/20 法則》(P. 292-293)vs.《清爽的人生》(P. 146)
  • 三、靈性或藝術性的沉思與刺激 ……聽一場音樂會,進美術館、戲院或電影院,讀一讀詩,欣賞日出日落,觀星……
  • 三是靈性或藝術性的沉思與刺激。 聽音樂會,進美術館、戲院或電影院,或是讀一首詩、觀日落或觀星……

《80/20 法則》(P. 294)vs.《清爽的人生》(P. 147)
  • 四、日行一善
    這不一定是慈善工作;可以是順手做到的善意行為,例如……幫別人指路。一樁簡單的利他行為……
  • 四是日行一善。
    不一定是大費周章的慈善義舉。在公車上讓坐、為別人指路……隨手可做到的簡單利他行為……

《80/20 法則》(P. 294)vs.《清爽的人生》(P. 147)
  •  六、款待自己一次
    先寫下所有能令你自己沈浸其中的事,列一張清單(別擔心,不必給任何人看)。每天至少款待自己其中一項。
  • 五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款待自己。
    在一張紙寫下所有能令你自己樂在其中的事,列一張清單,每天至少款待自己其中一項。

哇!以上加起來已經超過3,000字了耶(包含與《零雜物》雷同的近1,500字)~林敏玉女士其他的著作也是如此精采可期嗎?我簡直快要變成她的書迷了!!(待續)

相關文章
忍一年也夠了(1)一盜再盜
忍一年也夠了(2)等了又等
忍一年也夠了(3)首次出庭
忍一年也夠了(5)名人入列
忍一年也夠了(6)只剩悲憤
忍一年也夠了(完)繼續努力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k0vwcg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