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忍一年也夠了(5)名人入列

引用自http://phyllischan.blogspot.tw/

忍一年也夠了(5)名人入列

時隔兩日,我陸續取回網購的兩本林敏玉女士前作,一本是在「讀冊」購入的二手書《懂得放開雙手,才是懂得生活的人》(2009/12/29出版),一本是當時「博客來」特價99元的《人體能量提升手冊》(2011/09/13出版)。連同《清爽的人生》在內,這三本書都是由「晶冠出版社」所出版。而我決定就從林敏玉女士在晶冠發表的第一本著作《懂得放開雙手,才是懂得生活的人》開始進行第二波的調查和比對工作。

由於這本書裡,與他人著作「極為雷同」的部分將近8,500字,因此這篇文章會非常非常長,我不得不在此先寫個警語。不過,黎智英先生和吳淡如女士的暢銷著作皆名列其中,這一點應該可以吸引您繼續往下讀。那麼首先就來公布「黎智英先生vs林敏玉女士」的內文比對吧!

黎智英先生曾於2008年十二月份在「商周」出版《你夠拼命嗎?黎智英的創業心法》一書。前文提及,我問了Google大神史學家多蘭特是何方神聖,結果大有斬獲,因此後來只要在書中看見人名,我都會把林敏玉女士描述那位人物的那句話丟進搜尋引擎,看看大神有沒有奇妙的回應。這次我問的是「海飛茲」和「棋王費雪」,大神同時指示我去借《你夠拼命嗎?…》這本書,沒想到借回來之後我又發現另一個奇妙的段落:


《你夠拼命嗎?》(P. 127)vs.《懂得放開雙手》(P. 71)
  •  誰不希望擁有特殊天分,心安理得的有個優越感?可惜事與願違,這只是個神話。沒有下過十年八載的苦功,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不可能有卓越的成就的。有些人可能不同意我這個說法,他們說世界棋王巴比.費雪(B.Fischer)不是在十六歲,便已成為大師嗎?沒有錯,他十六歲已登上棋王寶座,可是他從七歲起,每天便不眠不休地研究棋藝,九年來就算是搭公車,亦旁若無人地埋首棋盤。又有多少人有這般毅力和專注?
  • 誰不希望擁有特殊天分,一輩子懷抱著如此的優越感?可惜這只是個神話。沒有下過十年八載的苦功,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可能有卓越的成就。世界棋王費雪(B.Fischer),在十六歲已登上棋王寶座,可是他從七歲起,每天便不眠不休地研究棋藝,九年來就算是搭公車,也總是旁若無人地埋首棋盤。多少人有這般的毅力和專注?

《你夠拼命嗎?》(P. 127)vs.《懂得放開雙手》(P. 71)
  • 海飛茲(Heifetz)是上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曾說:「如果我一天沒有練習,我自己聽得出來;兩天沒有練習,樂評家也聽得出來;三天沒有練習,那麼全世界都知道了。」他肯定是個不相信天才相信汗水的大師,……
  • 海飛茲(Heifetz)是上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曾說:「如果我一天沒有練習,我自己聽得出來;兩天沒有練習,樂評家也聽得出來;三天沒有練習,那麼全世界都知道了。」他肯定是個不相信天才相信汗水的大師。

《你夠拼命嗎?》(P. 126)vs.《懂得放開雙手》(P. 72)
  • 學習任何東西,開始時我們都會學得比較快,隨著進度放緩,便會碰到瓶頸,難再進步。好些人都沒有耐力、韌性和鬥志,衝破這道屏障。一碰到困難,便以為自己的天分到了極限,接受命運的安排而放棄。那些成就卓越、被人冠以天才光環的人,是看不見自己的能力有盡頭,總是鍥而不捨的向前衝。
  • 學習任何東西,一開始都會學得比較快,隨著進度放緩,便會碰到瓶頸,難再進步。許多人都沒有耐力和鬥志,衝破這道屏障。每每碰到困難,便認為自己的天分到了極限,接受命運的安排而放棄。那些成就卓越、被大眾冠以天才光環的人,是看不見自己的能力有盡頭,年復一年鍥而不捨地不斷努力的人。

以上藍字內文出現在《懂得放開雙手…》書中的「苦練才能成就天才」一文。然而,這本書不止上述段落與黎智英先生的作品極度雷同,它與2009年一月份由「時報出版」的中譯暢銷書《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麥爾坎.葛拉威爾/著),也有將近2,000字的大量雷同。


《異數》(P. 34)vs.《懂得放開雙手》「苦練才能成就天才」(P.68)
  • 九○年代初期,認知心理學家艾瑞克森(K. Anders Ericsson)等人,曾在柏林一流的音樂學院進行一項研究。他們在該校教授的協助下,把所有主修小提琴的學生分為三組:第一組是「明日之星」,也就是將來有望成為揚名國際的小提琴家;第二組則只是資質還算不錯;至於第三組則難以成為職業音樂家,日後只能在學校擔任音樂老師。研究人員問每一位修習小提琴的學生同樣的問題:「從你開始學小提琴的第一天,到目前為止,總共練習了多少個小時?」
  • 早在十多年前,認知心理學家艾瑞克森(K.A.Ericsson)等人,就在歐洲一流的音樂學院開這方面的研究。他們在教授的協助下,把所有主修小提琴的學生分為三組:第一組是「明日之星」,也就是將來有望成為揚名國際的小提琴家;第二組則是資質還算不錯的學生;至於第三組,則是難以成為職業音樂家,日後只能在學校擔任音樂老師的學生。研究人員問每一位修習小提琴的學生同樣的問題:「從你開始習琴的第一天,到目前為止,總共練習了多少個小時?」

《異數》(P. 35)vs.《懂得放開雙手》「苦練才能成就天才」(P.68)
  • 這三組學生開始學琴的年紀都差不多,全都是在五歲左右。在頭幾年,每一個人練習的時數,大概都是一個星期兩、三個小時。到了八歲,真正的差距開始出現了,能在班上名列前茅者,練習的時間要比其他學琴的孩來得長。九歲時,每週練六小時;到了十二歲,每週練八小時;十四歲的時候,每週練十六個小時;到了二十歲,如果還在努力練習,以職業音樂家為志向,每週練習時數則超過三十個小時。在二十歲之前,這些「明日之星」每一個人總計已練習了一萬個小時。
  • 這三組學生開始學琴的年紀都差不多,全都是在五歲左右。頭幾年,每一個人練習的時數,大概都是一個星期二至三個小時,到了八歲,真正的差距開始出現,能在班上名列前茅者,練習的時間要比其他學琴的孩來得長。九歲時,能在班上名列前茅者,每週練習有六小時;到了十二歲,能在班上名列前茅者,每週練八小時;到了二十歲,如果還在努力練習,以職業音樂家為志向,每週練習時數均超過三十個小時。二十歲之前,這些有望成為職業音樂家的學生,每一個人總計已練習了一萬個小時。

《異數》(P. 35)vs.《懂得放開雙手》「苦練才能成就天才」(P.69)
  •   相形之下,還算不錯的那組,練琴時數總計為八千小時,至於那些未來只能當音樂老師的,練琴的時間總計不超過四千多個小時。   
      艾瑞克森等人,接下來比較業餘鋼琴家與職業鋼琴家,結果發現同樣的區分。
  •   相形之下,還算不錯的那組(第二組),累計練琴時數總計為八千小時,至於那些未來只能當音樂老師的學生,練習時間總計不超過四千多個小時。
      艾瑞克森(K.A.Ericsson)等人,接下來比較業餘鋼琴家和職業鋼琴家的總練習時數,也發現同樣的區分。

《異數》(P. 35)vs.《懂得放開雙手》「苦練才能成就天才」(P.69)
  • 有關艾瑞克森的研究,最令人驚異的是,他們發現沒有天生演奏家,也就是只練習一點點就能成為頂尖好手的,也沒有練習時數比別人都要來得多,最後還是技不如人的。從他們的研究結果來看,如果一個學音樂的學生,能進入最好的音樂學院,能成為職業音樂家與否,就看這個學生付出的心血有多少。就是這樣。此外,最後能夠出類拔萃的,不光只是比別人努力一點而已,而是比別人更努力好幾倍。
  • 研究結果發現,並沒有所謂的「天生演奏家」,也就是只練習一點點時間就能成為頂尖好手的,也沒有任何一個學習者練習時數比別人要來得多,還是技不如人的。從他們的研究結果來看,學音樂的學生,能否考進最好的學院,並成為職業音樂家的關鍵,就在於這個學生付出的心血有多少。最後能夠出類拔萃的,絕對不單只比別人努力一點而已,而是比別人更努力好幾倍。

《異數》(P. 36)vs.《懂得放開雙手》「苦練才能成就天才」(P.70)
  •   就連所謂的「神童」也不例外。就像莫札特……從成熟作曲家的標準來看,莫札特早期的作品實在沒有過人之處。最早的作品或許是他父親幫他寫下來的,或是幫他修改過。莫札特兒時創作的曲子,如最早的七首鋼琴協奏曲,大抵是改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而成。在莫札特的協奏曲中,能展現原創精神最早的一首,就是第九號鋼琴協奏曲(K.271)。這首曲子已是公認的經典之作,是他在二十一歲那年寫的:那時,他已經不斷創作協奏曲長達十年了。
      樂評家熊伯格(Harold Shonberg, 1915-2003)更進一步論道,莫札特其實是「大器晚成」型的作曲家,寫了二十年的曲子之後,才寫出最偉大的作品。
  •   就連歷史上著名的「神童」莫札特也不例外。以作曲家的標準來看,莫札特早期的作品並無過人之處。他早期的作品或許是他同為音樂家的父親幫他寫下來的,或是幫他修改過。莫札特兒時創作的曲子,如最早的七首鋼琴協奏曲,大抵是改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而成。他創作的協奏曲中,開始能夠展現其原創精神,並成為公認的經典之作,是第九號鋼琴協奏曲(創作於二十一歲)。那時,他已經不斷創作協奏曲長達十年了。樂評家赫洛德.荀伯格(Harold C.Shonberg)曾說:「莫札特其實是『大器晚成』的作曲家,寫了二十年的曲子之後,才寫出最偉大的作品。」

《異數》(P. 36)vs.《懂得放開雙手》「苦練才能成就天才」(P.70)
  • 如果要成為某一個領域的高手,至少要練習到某一個程度。研究人員相信,真正的專精必須經過一萬個小時的錘鍊。
    ……神經學家
    維亭(Daniel Levitin)寫道:「這類研究顯示,一萬個小時的練習或訓練,是成為專家起碼的要求。不管是作曲家、籃球選手、科幻小說作家、溜冰選手、職業鋼琴家、棋士,甚至是最厲害的罪犯等,一再印證這個數字:一萬個小時。」 
  • 神經學家維亭(Daniel J.Levitin)說:「如果要成為某一個領域的高手、佼佼者,至少須經過一萬個小時(十年)的錘煉。研究顯示,一萬個小時的練習或訓練,是成為專家起碼的要求。不管是作曲家、籃球選手、科幻小說作家、溜冰選手、職業鋼琴家、棋士,甚至是最厲害的罪犯等,一再印證這個數字:一萬個小時。」

《異數》(P. 38)vs.《懂得放開雙手》「苦練才能成就天才」(P.71)
  • 不是好手才要練習,而是只有透過不斷的練習,你才能變成好手。
  • 不是好手才要練習,而是唯有透過不斷的練習,你才能變成好手。

《異數》(P. 38)vs.《懂得放開雙手》「苦練才能成就天才」(P.72)
  • 一萬個小時當然是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們如何能從小不斷地練習……首先,你需要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此外,你還要有經濟支援。如果為了生活,你不得不去兼差,那就沒有多的時間可以練習。
  • 一萬個小時是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們要如何能不斷的練習?首先,你需要父母的鼓勵與支持。此外,你還要有經濟支援。如果為了生活,你不得不去兼差,那就沒有多的時間可以練習,… 


ㄟ…上面這樣有兩千字嗎?對,不到兩千字。我買了《異數》這本書回來比對後,才翻到前言「羅塞多之謎」,就發現內文與《懂得放開雙手…》書中的「懂樂活的人最幸福」一文非常相像,而且這篇文章還曾以「不生病的生活」為名發表於「中華日報」(連結已撤除,但我有存檔)。


《異數》(P. 5)vs.《懂得放開雙手》「懂樂活的人最幸福」(P.13)
  • 這裡沒有人自殺,也沒有人酗酒或吸毒,犯罪率極低,甚至無人領取社會救濟金。我們想,那消化性潰瘍的人呢?也沒有。這裡的人都很長壽……
  • …在羅塞多這個地方,沒有人自殺,也沒有人酗酒或吸毒,犯罪率極低,沒有人領取社會救濟金,連患消化性潰瘍的人都沒有。這裡彷如世外桃源,大家都很長壽、健康。

《異數》(P. 6)vs.《懂得放開雙手》「懂樂活的人最幸福」(P.13-14)
  • 美國的羅塞多人很喜歡用動物油脂,不像義大利的羅塞多人,多使用比較有益健康的橄欖油。義大利披薩餅皮薄,只用一點點鹽巴和油,或許上面再加上蕃茄、鯷魚或洋蔥。賓州羅塞多的披薩餅皮都做厚的,上頭再鋪滿香腸、臘腸、沙拉米、火腿,有時還會加上雞蛋。義大利人只有在耶誕節和復活節,吃杏仁脆餅和麵包圈這樣的甜點;賓州的羅塞多卻一年到頭都在吃。伍爾夫請營養師分析一般羅塞多人的飲食習慣,發現他們攝取的卡洛里有四成一來自脂肪。這裡的人也沒有清早做瑜珈或慢跑十公里的習慣,更有甚者,多的是老菸槍,身上一大圈肥油的更不在少數。
  • 羅塞多居民的烹飪方式其實並不健康。他們使用動物油脂烹調,而非義大利傳統用的橄欖油。一般義大利傳統披薩餅皮薄,只用一點點鹽巴和油,餅皮上再加上蕃茄、鯷魚或洋蔥等配料。但羅塞多這邊的披薩餅皮都做厚的,上頭鋪滿的是高脂的香腸、臘腸、火腿、雞蛋,且一年到頭甜點不斷。一般羅塞多人飲食攝取的卡洛里有四成一來自脂肪。這裡的人也沒有清早做瑜珈或慢跑十公里的習慣,老菸槍很多,身上一大圈肥油的居民更不在少數。 

《異數》(P. 6-7)vs.《懂得放開雙手》「懂樂活的人最幸福」(P.14)
  •   賓州東部羅塞多人住的這片山丘,是否特別有助於延年益壽?與羅塞多相鄰的班格鎮,和距離只有幾公里的納札瑞斯(Nazareth),這兩個小鎮面積都跟羅塞多差不多,居民同樣是勤奮工作的歐洲移民。伍爾夫爬梳班格與納札瑞斯這兩個城鎮居民的病歷資料,發現六十五歲以上的男性死於心臟病的人數,是羅塞多的三倍。
    ……羅塞多居民長壽之謎底不在飲食,也不在運動、基因、居住地點,應該和羅塞多本身特質有關。
  •   專家也曾考慮,是否羅塞多人住的這片山丘環境特別有助於延年益壽?但他們調查鄰近居住環境相似的小鎮,居民同樣是勤奮工作的歐州移民,但其六十五歲以上男性死於心臟病的人數,是羅塞多的三倍。
      研究最後發現,羅塞多居民長壽之謎底不在於飲食,也不在運動、基因、居住地點,而在於他們獨樹一格的社群生活模式。

《異數》(P. 7)vs.《懂得放開雙手》「懂樂活的人最幸福」(P.14)
  • 羅塞多的居民來往頻繁,在街上見面都會停下腳步用義大利文聊幾句,也常在後院煮東西和左鄰右舍分享。這個小城的社會結構緊密,幾乎都是幾個宗族的延伸,人人皆是親友;很多人家都是三代同堂,祖父母輩都受到兒孫的敬重。居民都去聖衣聖母院望彌撒,宗教不但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安寧,也使他們親如一家。伍爾夫和布魯恩仔細計數當地的民間社團組織,發現這裡的人口不到二千人,卻有二十二個社團。這個小城尤其崇尚人人平等,富人不會炫耀自己的財富,而且樂於幫助貧苦的人。
  • 羅塞多的居民互動頻繁緊密,在街上見面時大家都會停下腳步用義大利文聊上幾句,也常在後院煮東西和左鄰右舍分享。這裡崇尚人人平等,富人不會炫耀自己的財富,而且樂於幫助貧苦的人。這個小城的社會結構緊密,幾乎都是幾個宗族的延伸,人人皆是親友。很多人家都是三代同堂,祖父母輩都受到兒孫的敬重。居民都去聖母院望彌撒,宗教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安寧,也使他們親如一家、互愛互助。這裡的人口不到二千,但民間社團組織卻高達二十二個。

《異數》(P. 7)vs.《懂得放開雙手》「懂樂活的人最幸福」(P.15)
  • 羅塞多人把義大利南部鄉民文化移植到賓州東部山城的同時,也開創出強大、穩固的社會結構,因此可以抵禦現代社會生活的壓力。賓州羅塞多人健康、長壽,不只因為他們來自義大利的羅塞多,也因為他們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世界,在此守望相助、安居樂業。
  • 羅塞多人把義大利南部鄉民文化移植到美國賓州東部山城的同時,也開創出強大、穩固的社群結構,因此可以抵禦現代社會生活的種種壓力。居民們健康、長壽、喜樂,不只因為他們來自義大利的羅塞多,也因為他們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世界,在此守望相助、安居樂業。

《異數》(P. 8)vs.《懂得放開雙手》「懂樂活的人最幸福」(P.15)
  • …吃什麼東西、有無運動習慣,以及能否得到醫療體系的良好照顧,都關係到我們的健康,然而很少人探討社群生活對健康的影響。
  • …吃什麼東西、有無運動習慣、能否得到醫療體系的良好照顧有關。但,很少人探討社群生活對健康的影響。


接下來要看的是《不斷幸福論》這本好書。2004年四月份「大塊文化」出版了中譯本,它的作者是生物物理學博士史帝芬.柯萊恩。柯萊恩在書中提到義大利精神病醫師法瓦(Giovanni Fava)以「幸福日記」療法造福許多病患,於是我再次詢問Google大神法瓦是何方神聖,而它指示我去看《不斷幸福論》這本書,所以我照例去了一趟圖書館:


《不斷幸福論》(P. 303)vs.《懂得放開雙手》(P. 20-21)
  •   得到了幸福還不夠,必須記住自己的幸福:這是義大利精神病醫師法瓦(Giovanni Fava)提出的主張。……
      法瓦在治療那些逐漸痊癒中的憂鬱症病患時發現,不承認自己幸福是一種壞習慣,而這項在憂鬱症病患身上特別普遍的習性,延緩了痊癒的速度。 
  •   「得到了幸福還不夠,必須記住自己的幸福。」這是義大利精神科學醫師法瓦(G.Fava)提出的主張。
      法瓦在治療那些逐漸痊癒中的憂鬱症病患時發現,不承認自己幸福是一種壞習慣,而這項在憂鬱症病患身上特別普遍的習性,大幅延緩了痊癒的速度。

《不斷幸福論》(P. 303)vs.《懂得放開雙手》(P. 20-21)
  • 這些病人對生活都很不滿足,但他們並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不快樂。法瓦想出一個簡單的對策,請這些病人準備一本「幸福日記」,記錄下生活裡的美好時刻。這會把注意力像一盞聚光燈一樣投射在一切讓人愉快的事物上。而且因為快樂的瞬間寫在白紙黑字上,所以腦子沒有機會不去討論快樂。
  • 這些病人對生活都很不滿足,但他們並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不快樂。法瓦想出一個簡單的對策:他要求這些病人準備一本「幸福日記」,並記錄下生活裡的美好時刻;這會把注意力像一盞聚光燈一樣投射在一切讓人愉快的事物上,而且因為快樂的瞬間被記錄在白紙黑字上,所以腦袋必須常常專注在讓他們快樂的事上。

《不斷幸福論》(P. 303)vs.《懂得放開雙手》(P. 21)
  • 法瓦說,他的許多病患還陷在悲傷情緒裡,經常不肯寫幸福日記;……法瓦要求病人,無論如何一定要勇敢嘗試。那些帶著寫滿的日記回來就診的病人都能逐步康復—在最低落的沮喪情緒與不滿意的心情之中,依然有美好的時刻。
  • 法瓦說,一開始,許多病患常陷在悲傷情緒裡,不肯寫幸福日記,但法瓦積極要求病人,無論如何一定要勇敢嘗試。那些帶著寫滿的日記回來就診的病人都能逐步康復,他們發現,即使在最低落、不滿的沮喪情緒與心情之中,人生依然有美好的時刻。

《不斷幸福論》(P. 304)vs.《懂得放開雙手》(P. 21)
  • 法瓦要病人們試著探索並發現這類愉快的時刻,希望他們盡可能在筆記本裡詳細描述那些美好時刻和自己的感受,並且從零到一百之間找一個數字來評量這些時刻的快樂分數。於是病人們漸漸發現,生活比想像中的狀況來得愉快,並且發現到是什麼事物讓他們過得比較好。
  • 法瓦要病人們試著探索並發現這類愉快的時刻,希望他們盡可能在筆記本裡詳細描述那些美好時刻和自己的感受,並且從零到一百之間找一個數字來評量這些時刻的快樂分數。於是病人們漸漸發現,生活比想像中的狀況來得愉快,並且發現到是什麼事物讓他們過得比較好。
《不斷幸福論》(P. 304)vs.《懂得放開雙手》(P. 22)
  • 試用法瓦的幸福日記療法的人,兩個半月就讓自己脫離了沮喪,焦慮程度減低,對生活變得比較滿意。病人們明白了,並不是單單一個大的改變就能把生命的一切變好。「滿足」好比一幅由許多幸福時刻拼成的布塊。只要能察覺到這類的幸福時光,就可以把不幸福拋在後。
  • 試用法瓦的幸福日記療法的人,兩個半月就讓自己脫離了沮喪,焦慮程度減低,對生活變得比較滿意。病人們明白了,並不是生活中突然出現一個巨大的改變(中彩券、獲得升職、買新屋……),就能把生命的一切變好。人生的「滿足」,就好比一幅由許多幸福時刻拼成的布塊。只要能察覺到這類的幸福時光,就可以把不幸福拋在後。

林敏玉女士不止教大家如何懂得樂活,她也在書中指導大家「幸福快樂的不二法門」,而這篇文章,不知為何與2008年一月份由「天下雜誌」出版的中譯本《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像到不行。譯者譚家瑜小姐不知做何感想?


《更快樂》(P. 54)vs.《懂得放開雙手》(P. 42-43)
  • ……工作是痛苦的,享受是快樂的。美國老電視影集《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裡的一則故事,就在揭示這個嚴重的錯誤。故事敘述一名歹徒在逃亡過程中遭警察擊斃,死後有位天使前來迎接他,並答應將實現他的每個願望。這名歹徒十分清楚自己幹了一輩子的壞事,所以不敢相信他居然進了天堂。起先他還滿頭霧水,後來就接受這個好運,逐一說出自己的願望。想吃最愛的食物,那樣食物便端到了他的面前;想要姿色撩人的美女,那些女人就出現了,死後的生活似乎再沒得挑剔。
  •   「工作是痛苦的,享受是快樂的。」……
      美國老電視影集《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曾以其中的一則故事,深入地探討這觀點的真實性。
      故事敘述一名歹徒在逃亡過程中遭警察擊斃,死後,有位天使前來迎接他,並答應將實現他的每個願望。這歹徒做了一輩子的壞事,不敢相信他居然能進天堂。雖然懷疑,但他還是一一地說出自己的內心願望。說出最喜歡、最想吃的食物,那食物便立即端到他的面前;想要姿色撩人的美女,那些女人就馬上現前,死後的生活竟美滿得無法挑剔。

《更快樂》(P. 54)vs.《懂得放開雙手》(P. 43)
  •   連續享受了一段糜爛的生活之後,他的樂趣開始慢慢減少,遊手好閒的日子變得枯燥乏味,於是他要求天使賜給他一份能帶給他挑戰的工作。天使告訴他,他在天堂裡要什麼就能有什麼,但工作機會除外。在毫無挑戰的情況下,這名歹徒愈來愈沮喪,最後,極度絕望的他對天使說,他想離開這裡去「別的地方」;自以為身在天堂的歹徒終於想進地獄了。這時,攝影機鏡頭往前一伸,聚焦在天使臉上,只見他那細緻優雅的五官換上了狡詐猙獰的面目,嘴裡也發出魔鬼般的狂笑聲說:「這裡就是地獄啊。」
  •   連續享受了一段「心想事成」的生活之後,樂趣開始減少;無所事事、遊手好閒的日子開始變得枯燥乏味。於是,他要求天使給他一份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天使卻說:「你在天堂裡要什麼就能有什麼,但唯有工作機會除外。」
      在毫無挑戰的情況下,他越來越沮喪,最後,極度絕望的他對天使說,他想離開這裡去「別的地方」;自以為身在天堂的歹徒終於想去地獄了,這時,攝影機鏡頭往前一伸,聚焦在天使臉上,只見他那細緻優雅的五官換上了狡詐猙獰的面目,嘴裡也發出魔鬼般的狂笑聲說:「這裡就是地獄啊!」

《更快樂》(P. 55)vs.《懂得放開雙手》(P. 44)
  •   有項實驗也證明了《陰陽魔界》這個故事所表達的觀點:心理學家付費給一些大學生,要求他們不做任何事情。換句話說,他們無須工作即可滿足物質需要。經過四到八個小時後,這些學生都感到悶悶不樂,即使不必工作所賺到的錢高於其他工作的收入也不例外。他們需要刺激和挑戰,所以寧願捨棄這份收入不錯的「懶惰」工作,接受其他要求較高、收入較低的差事。
  •   有項實驗也證明了《陰陽魔界》這故事所表達的觀點:
      心理學家付費給一些大學生,要求他們整天都不要做任何事情。換句話說,他們無須工作即可滿足物質需要。經過四到八個小時後,這些學生都開始感到悶悶不樂,即使不必工作所賺到的錢高於其他工作的收入。他們的心智與體能都需要刺激與挑戰,所以寧願捨棄這份收入不錯的「懶惰」工作,接受其他要求較高、收入較低的差事。


現在,我們要徹底分析林敏玉女士「意念力的驚人力量」這篇文章的組成成份。由於家裡碰巧有《向宇宙下訂單》(2008/10/30,方智出版)和《念力的秘密:叫喚自己的內在力量》(2008/09/02,橡實文化),因此文中有幾個段落讓我第一眼就認出了可能的原始出處。


《向宇宙下訂單》(P. 48)vs.《懂得放開雙手》(P. 159)
  • 印度的瑜珈行者……會在做動作時運用呼吸技巧,達到無痛覺的狀態。之後他們用十二支矛刺穿皮膚,既不會流血,也不會有疤痕或傷口。
  • 印度的瑜珈行者……會運用呼吸技巧,來達到無痛覺的狀態,之後,即使以多隻矛刺穿皮膚,既不會流血,也不會留下疤痕或傷口。

《向宇宙下訂單》(P. 48)vs.《懂得放開雙手》(P. 160)
  • ……有一個大師就在西方觀眾和拍個不停的相機前面割下自己的舌頭,對全場觀眾展示已經割下的和他嘴裡剩下的舌頭。等相機對好焦的時候,他隨即將舌頭「黏」回去,毫無縫隙。
  • 一位瑜珈大師就曾在西方觀眾和拍個不停的相機前面割下自己的舌頭,對全場觀眾展示已割下的和他嘴裡的舌頭。等相機對好焦後,他隨即又將舌頭「黏」回去,並且,毫無縫隙。


《念力的秘密》(P. 213)vs.《懂得放開雙手》(P. 160)
  • 一九九八年頭三個月,羅賴馬地區(Roraima,位於巴西利亞西北方一千五百英里)的亞馬遜州大火肆虐,延燒到雨林的火災完全失控。由於聖嬰現象作怪,已經連續幾個月沒下雨,導致本來濕潤的雨林乾燥無比……聯合國稱這火災為地球上史無前例的災難。為了滅火,當局動用了大量直升機和大約一千五百名消防員(包括從鄰國委內瑞拉和阿根廷前來支援的),但一點用都沒有。
  • 一九九八年一月至三月,位於巴西利亞西北方的亞馬遜州大火肆虐,延燒到雨林的火災完全失控。由於聖嬰現象作怪,此地已經連續幾個月沒下雨,這使得本來濕潤的雨林乾燥無比,導致火勢一發不可收拾,聯合國稱此火災為地球上史無前例的災難。為了滅火,當局動用了大量直升機和大約一千五百位消防人員,但一點用都沒有。

《念力的秘密》(P. 214)vs.《懂得放開雙手》(P. 160-161)
  • 三月底,兩個改變天氣的專家臨危受命,抵達火場:他們是凱亞帕族(Caiapo)的印地安巫師。當局用飛機把他們載到火勢最猛烈的地區……他們又跳舞又祈禱,然後撿拾起一些葉子。兩天後,天空降下大雨,大約九成的火被淋熄。
  • 三月底,兩個改變天氣的專家臨危受命,抵達火場。他們是凱亞帕族的印地安巫師。當局用飛機把他們載到火勢最猛烈的地區,他們於此地又跳舞又祈禱,然後撿拾起一些葉子。兩天後,天空降下大雨,大約九成的火被淋熄。


但「意念力的驚人力量」不只「參考」上述兩本書而已,連2008年十月份由「心靈工坊」出版的中譯本《不可思議的直覺力》,也有部分段落很奇妙地出現在這篇文章裡。


《不可思議的直覺力》(P. 222)vs.《懂得放開雙手》「意念力的驚人力量」(P. 158-159)
  •   趙—威爾斯—羅伯的研究對象是兩百一十九位年齡二十四至四十六歲的婦女。她們在四個月內,在首爾的趙氏綜合醫院接受試管受孕治療。這些受試婦女被隨機分配到兩組:一組會有代禱人……另一組則沒有外來的代理者代為禱告。代禱者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和澳洲,距離接受禱告的人有半個地球遠。
      尋求不孕治療的婦女及所有參與治療的人都沒有被告知這項研究,……
  •   研究對象為兩百一十九位年齡二十四至四十六歲的婦女,她們皆在醫院裡接受試管受孕治療。
      這些受試婦女被隨機分配到兩組,一組會有代她們禱告試管受孕成功的代禱人,另一組,則沒有外來的代理者代為禱告。代禱者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和澳洲,距離接受禱告的人有半個地球遠。
      尋求不孕治療的婦女及所有參與治療的人都沒有被告知這項研究。

《不可思議的直覺力》(P. 223)vs.《懂得放開雙手》「意念力的驚人力量」(P. 159)
  • 用非統計的語言來說,就是接受代禱組婦女有百分之五十的人懷孕,而沒有接受代禱組婦女只有百分之二十六的人懷孕,如果這種結果純粹出於巧合,則發生機率不到萬分之十三。
  • 研究結果發現,接受代禱組婦女有百分之五十的人懷孕,而沒有接受代禱組婦女只有百分之二十六的人懷孕。這種結果純屬巧合的機率,不到萬分之十三。

《不可思議的直覺力》(P. 224)vs.《懂得放開雙手》「意念力的驚人力量」(P. 159)
  • 這些統計數字的驚人程度……顯示一個人的意念可能影響在半個地球以外的人。 
  • 這些統計數字的顯示了一項驚人的事實:一個人的意念的確可能影響半個地球外的人。


《不可思議的直覺力》這本書很有意思,作者是國際知名的精神分析師伊麗莎白.羅伊.梅爾博士,我從圖書館借回來之後就忍不住讀完了。結果,和讀《異數》的經驗一樣,我才讀到第十八頁,就發現內文與《懂得放開雙手…》書中的「累積經驗,才能培養預知力」一文有說不出的相像。


《不可思議的直覺力》(P. 18)vs.《懂得放開雙手》「累積經驗,才能培養預知力」(P. 163)
  • ……之後兩個月內,我們透過所能想到的各種管道,試圖找尋它的下落……但結果一無所獲。
      最後,一個明智的好友告訴我:「如果你真的想要找回那把豎琴,就應該願意嘗試任何方法。你不如試試看打電話給一個手杖占卜人。」我對所謂的手杖占卜人唯一的認識是,他們……可以用分叉的樹枝找出地下水所在之處。但是我的朋友說,「真正優秀」的手杖占卜人不但找得到水源,還能找到任何遺失的東西。
  • ……之後兩個月,她透過各式各樣的管道積極尋找,卻一無所獲。
      這時一位朋友告訴她:「如果你真的想要找回那把豎琴,就必須願意嘗試任何方法。妳不如試試看打電話給一個手杖占卜人。」
      梅爾聽說,手杖占卜人可以用分叉的樹枝找出地下水所在之處。而真正優秀的手杖占卜人,不但找得到水源,還能找到任何遺失的東西。

《不可思議的直覺力》(P. 19)vs.《懂得放開雙手》「累積經驗,才能培養預知力」(P. 163)
  • 反正警方那邊毫無斬獲,……我還是決定接受朋友的挑戰……打電話給「美國手杖占卜人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Dowsers),然後給了我現任學會主席哈洛.麥柯伊(Harold McCoy)的電話。他住在阿肯色州的費耶維爾(Fayetteville)。
  • 因為警方那邊始終一無所獲,所以……便依朋友的建議,打電話給「美國手杖占卜人學會」的會長哈洛.麥柯伊(他住三千公里外的阿肯色州)。

《不可思議的直覺力》(P. 19)vs.《懂得放開雙手》「累積經驗,才能培養預知力」(P. 164-165)
  • 「給我一秒鐘,」他說,「我可以告訴妳它是不是還在奧克蘭。」他暫停了一會,然後說:「嗯,還在那裡。寄給我一張奧克蘭市的街道圖,我就能幫你找到豎琴的位置。」我雖然滿心狐疑,但照著做會有什麼損失?於是我連夜把地圖寄給他。他在兩天後回電。「嗨,我找到豎琴的位置了,」他說。「它在XX街右邊的第二間房子裡,就在YY巷旁邊。」
  • ……「給我一秒鐘,我就可以告訴妳,豎玪是不是還在妳居住的城市。」他暫停了一會兒,又說:「嗯,還在那裡。寄給我一張奧克蘭市的街道圖,我就能幫你找到豎琴的位置。」 梅爾雖滿心狐疑,但還是連夜寄地圖過去。兩天後,麥柯伊回電說:「我找到豎琴的位置了,它在XX街右邊的第二間房子裡,就在YY巷旁邊。」

《不可思議的直覺力》(P. 20)vs.《懂得放開雙手》「累積經驗,才能培養預知力」(P. 163)
  • 我鑽進車裡,開到市區,找到那間房子,抄下地址,打電話給警方,說我得到小道消息,豎琴可能就在那間房子裡。但是他們說這樣不足以拿到搜索票。他們要把這件案子結案了──這樣一件獨特、容易攜帶且容易銷售的東西,不可能到現在還沒被賣掉……
  • 梅爾於是開車依地址找到那間房子,並抄下地址,打電話給警方,說她得到小道消息,豎琴可能就在那間房子裡。但警方說,這種證據不足以拿到搜索票。他們要把這件案子結案了,畢竟,豎琴這麼一件獨特、容易攜帶、銷售的東西,不可能到現在還沒被賣掉。

《不可思議的直覺力》(P. 20)vs.《懂得放開雙手》「累積經驗,才能培養預知力」(P. 165-166)
  •   我決定在那間房子周圍兩條街內張貼傳單,提供賞金給幫我找回豎琴的人。
      三天之後,我的電話響了。一個男人的聲音說,他在他家外面看到一張傳單,描述一把失竊的豎琴。他說那把豎琴跟他鄰居最近得到,並且拿給他看的豎琴一模一樣。他不肯給我這位鄰居的姓名或電話,但表示他可以幫我把豎琴拿回來。兩星期後,通了許多拐彎抹角的電話之後,……那把豎琴已經在我車子的後座。
  • ……她於是在那間房子周圍兩條街內遍貼傳單,提供賞金給幫她找回豎琴的人。
      三天後,梅爾的電話響起。一個陌生男人的聲音說,他在他家外面看到一張傳單,描述一把失竊的豎琴,而那把豎琴跟他鄰居最近得到,並且曾拿給他看的豎琴一模一樣。他不肯給梅爾這位鄰居的姓名或電話,但表示他可以幫她把豎琴拿回來。兩星期後,在通了許多拐彎抹角的電話之後,梅爾終於拿回了她的豎琴。

《不可思議的直覺力》(P. 368)vs.《懂得放開雙手》「累積經驗,才能培養預知力」(P. 166)
  •   「麗莎,我想妳一定很興奮。我倒不會—因為我說過你會拿回來的。但是我很好奇一件事。豎琴的狀況怎麼樣?」
      我告訴她:完美無缺。狀況好到讓人吃驚。上面沒有一絲刮痕—甚至沒怎麼走音……通常只要把豎琴從房間的這頭移到那頭,就已經需要徹底調音。」
  •   麥柯伊說:「我相信妳一定很興奮。但我倒不會。因為我曾說過,你一定會拿回來的。但是我很好奇一件事。豎琴的狀況怎麼樣?」
    梅爾說:「完美無缺。不可思議的是,不僅沒有一絲刮痕,且幾乎不需調音。」
      一般說來,豎琴只需在室內稍微被移動幾步,就需要徹底調音。但這把豎琴已被搬離大半個城市,狀況卻好到讓人吃驚。

《不可思議的直覺力》(P. 368)vs.《懂得放開雙手》「累積經驗,才能培養預知力」(P. 167)
  •   「太好了,」哈洛說,「我一直在努力這件事。」
    我心中強烈一震:「你說什麼?」
      「我一直在努力這件事。那個偷了琴的傢伙—他是個小偷,但也是個懦夫。他偷了琴以後害怕得要命,每天都想著是不是要把琴當垃圾丟掉。所以我每天早上都過去,跟  他說:『你給我小心保管這把琴,這可是一把珍貴的樂器。』」……
      哈洛漫不經心地告訴我,他一直藉由意念,讓那把豎琴保持在良好的狀況,…
  •   麥柯伊聽了說:「太好了,我一直在努力這件事。」
    梅爾不解地問:「你說什麼?」
      麥柯伊說:「我一直在努力這件事。那個偷了琴的男子,不僅是個小偷,也是個懦夫。他偷了琴以後害怕得要命,每天都想著是不是要把琴當垃圾丟掉。所以我每天都用意念跟他說,你給我小心保管這把琴,這可是一把珍貴的樂器。」
      麥柯伊說,他一直藉由意念,讓那把豎琴保持在良好的狀況。

《不可思議的直覺力》(P. 23)vs.《懂得放開雙手》「累積經驗,才能培養預知力」(P. 167)
  • 當我發展出新興趣的消息傳開來,我許多在醫學界和精神分析界的同事就開始對我吐露他們自己的異常經驗…他們與我分享的故事經常是他們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專業同僚的。
  • 梅爾許多醫學界和精神分析界的同事因為知道梅爾對這方面抱持著較開放的研究態度,於是開始對她吐露他們自己的異常經驗,這些故事經常是他們長年隱瞞,且從來不曾告訴過任何專業同僚的。

《不可思議的直覺力》(P. 22)vs.《懂得放開雙手》「累積經驗,才能培養預知力」(P. 168)
  •   他一股腦地說出他的故事。二十年前,他被診斷出罹患一種致命的骨癌,而變得極度消沉。他經常跑馬拉松,而發現只有在跑步時,才能從絕望中暫時解脫。某天一大清早,他在跑了兩個小時之後,突然被一種他稱為「光的感覺」籠罩—「清澈、柔軟的光似乎充滿了我的骨頭,彷彿光和空氣灌進我每一根骨頭。我親眼看到—看到光滲進我的骨頭裡,直達骨髓。」
      他在接下來的那個星期照的X光片上沒有任何癌細胞。「我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同事這件事,」他說,「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告訴了我太太—其他人都沒說。還有一個部分,我沒有告訴任何人:我知道就是那道光讓我痊癒。那道光把癌細胞擠了出去。我不知道它是怎麼做到的,但是我知道確實就是如此。」
  •   一位醫師友人告訴她:二十年前,他曾被診斷出罹患一種致命的骨癌,因而變得極度消沉。當時,他經常跑馬拉松,且發現只有在跑步時,才能從絕望中暫時解脫。某天一大早,他在跑了兩個小時之後,突然被一種他稱為「光的感覺」籠罩。他說,「清澈、柔軟的光似乎充滿了我的骨頭,光和空氣彷彿灌進我每一根骨頭。我親眼看到光滲進我的骨頭裡,直達骨髓。」
      他在接下來的那個星期照的X光片上沒有任何癌細胞。
      他說:「我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同事這件事。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只告訴了我的太太,其他人都沒說。還有一個部分,我沒有告訴任何人:『我知道就是那道光讓我痊癒。那道光把癌細胞擠了出去。我不知道它是怎麼做到的,但是我知道確實就是如此。』」

《不可思議的直覺力》(P. 23)vs.《懂得放開雙手》「累積經驗,才能培養預知力」(P. 168-169)
  •   「我的病人走進來,我就知道她母親過世了—沒有任何線索—我就是立刻就知道了。」
      「我在半夜驚醒,感覺像聽到一聲槍響;第二天我發現我的病人就是在那個時間拿了一把槍,試圖自殺。」
      「我突然覺得我同事的兒子有麻煩。我打電話給我同事。他很擔心,因此立刻追蹤他兒子的下落,結果發現他兒子遇到一場嚴重的車禍,而他及時趕到,決定讓他兒子接受緊急手術,因此救了他一命。」
  •   「我的病人走進來,我就知道她母親過世了,沒有任何線索,我就是立刻就知道了。」
      「我在半夜驚醒,感覺像聽到一聲槍響。第二天我發現我的病人就是在那個時間拿了一把槍,試圖自殺。」
      「我突然覺得我同事的兒子有麻煩。我打電話給我同事。他很擔心,因此立刻追蹤他兒子的下落,結果發現他兒子遇到一場嚴重的車禍,而他及時趕到,決定讓他兒子接受緊急手術,因此救了他一命。」

《不可思議的直覺力》(P. 25)vs.《懂得放開雙手》「累積經驗,才能培養預知力」(P. 169)
  • 一個女人半夜胸口突然疼痛而驚醒,這時候她遠在四千八百公里之外的父親剛好心臟病發;一個男人的腿突然劇烈疼痛,此時他的雙胞胎兄弟正好腿部骨折;……一位母親感覺強烈疼痛,此時她在鎮上另一頭的小孩正好嚴重摔傷。
  • 「一個女人半夜胸口突然疼痛而驚醒,這時候她遠在四千八百公里之外的父親剛好心臟病發;一個男人的腿突然劇烈疼痛,此時他的雙胞胎兄弟正好腿部骨折;一位母親感覺強烈疼痛,此時她在鎮上另一頭的小孩正好嚴重摔傷……」


從一篇「意念力的驚人力量」的文章裡可以讀到三本國際級作者的著作精華,實在是太划算了!但這可不是個案唷,且讓我們繼續分析《懂得放開雙手…》書中的另一篇文章:「超越極限的天生大師」。文中這位大師,指的是催眠大師艾瑞克森。我幾年前學過催眠,因此相關書籍也算讀過不少,其中「心靈工坊」於2004年四月份出版的中譯本《艾瑞克森:天生的催眠大師》正是必讀之作,而且我家剛好就有一本。以下是比對結果:


《艾瑞克森》(P. 29)vs.《懂得放開雙手》(P. 154)
  • 在1970到1980年之間,他逐漸喪失肌力,連舌頭和兩頰的肌肉都變得難以控制,所以他既不能戴假牙,說話口齒不清,視線也不能長時間聚焦在定點,他必須放棄大量的閱讀活動……
  • 到了他生命的最後十年,他逐漸喪失肌力,連舌頭和兩頰的肌肉都變得難以控制,所以既不能戴假牙,說話也變得口齒不清,因為視線無法長時間聚焦在定點,所以必須放棄大量的閱讀活動。

《艾瑞克森》(P. 30)vs.《懂得放開雙手》(P. 154)
  • 雖然艾瑞克森醫生的身體非常不適,他卻經常撐起孱弱的身軀去教授一堂很重要的課,或者去看一個他覺得正經歷急性精神病發作而不能再等的病人:回來之後,他往往累癱在床上。
  • 雖然他的身體情況非常不好,他卻經常撐起孱弱的身軀去教授一堂很重要的課,或者去看一個他覺得正經歷急性精神病發作而不能再等的病人;回來之後,他往往累癱在床上。 

《艾瑞克森》(P. 31)vs.《懂得放開雙手》(P. 155)
  • 然而他沒有怨懟命運或自暴自棄……艾瑞克森對潛意識和催眠這麼感興趣的原因之一,或許是因為它們直接承擔了他劇痛纏身的人生。他經常利用催眠來控制疼痛……
  • ……他從不曾怨天尤人或自暴自棄,他對潛意識和催眠這麼感興趣且研究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他經常利用催眠來控制疼痛,並把種種技巧用到自己身上),或許,是因為它們直接承擔且有效舒緩了他劇痛纏身的人生。

《艾瑞克森》(P. 31)vs.《懂得放開雙手》(P. 155-156)
  • ……隨著不斷萎縮的肌肉,他的視力產生複視的情況;而他的聽力也受損。他靠著少許的肋間肌和半個橫膈膜來呼吸;……他的手臂已經無法活動自如,他經常要用較靈活的左手扶著右手來寫字……
  • 隨著不斷萎縮的肌肉,他的視力產生複視的情況,聽力也受損,平日只能用少許的肋間肌和半個橫膈膜來呼吸。他的手臂漸漸無法活動自如,經常要用較靈活的左手扶著右手來寫字… 

《艾瑞克森》(P. 32)vs.《懂得放開雙手》(P. 156)
  • 艾瑞克森面對生理困境的正面姿態,對於他病人的復原有直接的影響,他們深知自己的問題不可能比他還嚴重;他們看見不管所面臨的困境有多艱難,都有活出豐富生活的可能。
  • 他面對生理困境的正面姿態,對於他病人的復原有非常直接且深刻的影響—他們深知自己的問題不可能比艾瑞克森還嚴重。……不管所面臨的困境有多艱難,人都有活出豐富生活的可能。

《艾瑞克森》(P. 32)vs.《懂得放開雙手》(P. 156)
  • 當病人因精神分裂症、缺乏安全感或痛苦的折磨來尋求艾瑞克森的幫助,他們走進房間,看見一位……與劇痛和諸多限制奮戰、卻很明顯享受生命的治療師。
  • 當病人因精神分裂症、缺乏安全感或痛苦的折磨來尋求艾瑞克森的幫助時,當他們走進房間,看到的是一位與劇痛和諸多限制奮戰,卻很明顯享受生命的治療師。

《艾瑞克森》(P. 31)vs.《懂得放開雙手》(P. 157)
  • 他活到七十八歲,比他自己預期的久得多,直到過世前一周,他還是積極不懈地生活。
  • 直到過世前一周,他還是積極不懈的生活(他活到七十八歲,遠比他自己預料的長)。


除此之外,「超越極限的天生大師」一文也有四個段落與《催眠心理治療奧秘》一書極度相似。這本書於2007年二月份由「元氣齋」出版,作者是台灣催眠研究學會(ThR)的創辦人兼理事長張雲傑先生。


《催眠心理治療奧秘》(P. 68)vs.《懂得放開雙手》(P. 151)
  •   艾瑞克森還有一個更神奇的「間接催眠」技法,就是想要催眠某甲之前,先催眠某乙,再命令某乙去催眠某甲。在他的催眠治療紀錄裡就有一則真實案例:某精神科醫師,因為太熟悉精神病理學,很容易產生防衛抗拒心,根本無法接受心理治療,因此對罹患多年的精神官能症束手無策,深感困擾,只好千里迢迢地開車來找聲名遠播的艾瑞克森。結果因為防衛心太強而遲遲無法進入催眠狀態。艾瑞克森靈機一動,先到隔壁房間催眠一個無心理學知識的人,再命令這個處於深沉催眠狀態下的患者,夢遊回去催眠那個精神科醫師;果然不久即達成目標,也治好了精神科醫師的宿疾。從此聲名大噪。
  •   艾瑞克森曾發明了神奇的「間接催眠」技法,意即,在催眠A之前,可以先催眠B,再命令B去催眠A。他所留下的治療紀錄裡有一則真實案例:
    有一位精神科醫師曾罹患多年的精神官能症,但因他太熟悉精神病理學,很容易產生防衛抗拒心,因此根本無法接受催眠心理治療。這位醫生於是千里迢迢地開車來找聲名遠播的艾瑞克森治療,結果,還是因為防衛心太強而無法進入催眠狀態。
      艾瑞克森靈機一動,於是先到隔壁房間催眠一個沒有心理學知識的人,再命令這個處於深沉催眠狀態下的患者,夢遊回去催眠那個精神科醫師。果然不久即達成目標,治好了精神科醫師的宿疾,艾瑞克森也從此聲名大噪。

《催眠心理治療奧秘》(P. 68)vs.《懂得放開雙手》(P. 151-152)
  •   他的另一項絕活就是「說故事催眠法」,適用於防衛心過強的難纏病人,或催眠感受性低的個案。為了催眠這些特殊病人,艾瑞克森常常必須以過人的智慧、耐性與精力,連續講好幾個小時的故事,並在故事中加入許多暗示與指令,直到催眠成功為止。  此外,他還可以催眠自己和他人的潛意識去「自動學習」,這種技法曾經幫助過許多人學會新知識和新技能,包括他的學生、朋友、病人和自己,有一回還讓好朋友在催眠狀態下考取了律師執照,堪稱神奇。
  •   艾瑞克森還有另一項絕活是「說故事催眠法」,適用於防衛心過強或催眠感受性低的個案。為了催眠這些特殊病人,艾瑞克森常須以過人的智慧、耐性與精力,連續講好幾個小時的故事,並在故事中加入許多暗示與指令,直到催眠成功為止。
      此外,他還常催眠自己和他人的潛意識去「自動學習」,這種技法曾經幫助許多人學會新知識和新技能,包括他的學生、朋友、病人和自己。有一次,他還讓好朋友在催眠狀態下考取了律師執照。

《催眠心理治療奧秘》(P. 69)vs.《懂得放開雙手》(P. 152)
  • 據說艾瑞克森剛取得醫師執照、開始執業初期,傳統醫學界不相信催眠治療效果,因此威脅他若繼續以催眠治療病人,就要吊銷醫師執照。結果他竟然在法庭上,當場就把美國醫學協會的審查委員都催眠了,而且說服委員們相信催眠治療確實非常安全、有效,因而保住自己的醫師執照……
  • 艾瑞克森剛取得醫師執照、開始執業的初期,傳統醫學界尚未相信催眠治療的效果,美國醫學協會甚至威脅艾瑞克森,如果他仍繼續以催眠治療病人,就要吊銷他的醫師執照。結果他在法庭上,當場就把美國醫學協會的審查委員全都催眠了,且說服委員們相信催眠治療確實非常安全、有效,因而保住自己的醫師執照。

《催眠心理治療奧秘》(P. 67)vs.《懂得放開雙手》(P. 153)
  • 重生後的艾瑞克森進入大學心理系就讀。有一次偶然看到老師在眾人面前表演催眠術,他憑著敏銳的觀察力,很快就學會了催眠技巧;等老師一離開就現學現賣、如法炮製,很快催眠了那位才解除催眠的人。之後他一直以這個天賦自豪,不管任何催眠術,只要看一次就能無師自通。
  • 重病痊癒後的艾瑞克森接著進入大學就讀。就學期間,一天,他偶然看到老師在眾人面前表演催眠術,他憑著敏銳的觀察力,很快就學會了催眠技巧,並且現學現賣,馬上催眠了那位才剛被解除催眠的人。聰穎過人的他,此後不管任何催眠術,只要看過一次就能無師自通。


我們再來看看「善意是最強大的力量」這篇文章。由於林敏玉女士在文中提及「長谷川」這個人名,因此我又問了Google大神,結果出現了《打動5%的人就好》這本2007年十二月由「漫遊者文化」所出版的中譯本,而作者正是日本企業家長谷川和廣先生。


《打動 5% 的人就好》(P. 53)vs.《懂得放開雙手》(P. 86)
  •   後來我和那個業務員一起去跑業務。對他的行為感到相當驚訝。他在和客人洽談的過程中,幾乎沒有推銷自家的產品,反而是談論有關對方公司的營業戰略。
      「今天早上的新聞裡有提到關於這家公司的情報。看起來蠻有可能成為貴公司的顧客,所以你們要不要找個機會去跟他們談一談呢?」
      「之前你拜託我找的行銷資料,我都整理好了。請多加參考。」
  •  ……長谷川於是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跟這位業務員一起跑業務。他驚訝的發現,這位業務員和客戶在洽談的過程中,居然完全不曾推銷自家的產品,反而僅專注在談論、關切有關對方公司的營業推廣戰略。
      這位業務員一見到客戶,開場白就是:「今天早上的新聞裡有提到關於○○公司的情報。這家公司滿有可能成為你們公司的顧客,你們要不要找個機會去跟他們談談呢?」
      接著又說:「對了,之前你拜託我覓找的行銷資料,我都整理好,今天也帶來了,請多加參考。」

《打動 5% 的人就好》(P. 53)vs.《懂得放開雙手》(P. 87)
  • 就像這樣的對話,從頭到尾他都沒有推銷自家的產品。
  • 交談的對話裡,自始至終,這位業務員都不曾推銷自家的產品。

《打動 5% 的人就好》(P. 54)vs.《懂得放開雙手》(P. 87)
  •   當時我想他是因為了解「施與受」的道理而提供情報給對方的。一開始先主動提供有助於對方的情報、讓對方欠自己一份人情,等到自己需要幫忙的時候,再讓對方替自己做事。……
    然而,等他和客戶洽談結束後我上前去問他之後,他的回答卻超出我的想像之外。
      「不管是提供情報給客戶或是推銷自家的產品,其根本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讓客戶的公司有所成長,這兩件事我都有努力在做。只是因為今天剛好有比推銷自家產品還要能讓客戶開心的話題,所以才會優先處理。或許你會認為,那不是永遠沒有機會推銷自家產品了?其實只要朝著與客戶相同的方向走就沒問題了。如果我們的產品是對客戶有幫助的,即使我們不強迫推銷,對方也會自己找上門來。」
  •   長谷川心想,或許,這位業務員是以「互惠」的心態主動提供對方有利的情報,讓對方先欠自己一份人情,等到自己需要幫忙的時候,再讓對方回饋自己。
    但等到他進一步地詢問這位業務員的做法與心態時,得到的回答卻是:
      「不管是主動提供情報給客戶,或是推銷自家的產品,我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讓客戶的公司有所成長。這兩件事我都有努力在做。只是因為今天剛好有比推銷自家產品還要能讓客戶開心的話題,所以才會優先處理。或許一般人會認為,那不是永遠沒有機會推銷自家產品了嗎?其實,只要朝著與客戶願望相同的方向走就沒問題了。如果我們的產品對客戶有幫助,即使不強迫推銷,對方也會自己找上門來。」

《打動 5% 的人就好》(P. 54)vs.《懂得放開雙手》(P. 87-88)
  • 雖然這次的洽談到最後還是沒有談到自家產品,但幾天之後,客戶自己打電話來,而且還下了大量的訂單。
  • 雖然那天的洽談裡,這位業務員從頭到尾不曾提及、推銷自家的產品,但幾天之後,客戶仍自己打電話來,且下了大量的訂單。

《打動 5% 的人就好》(P. 54)vs.《懂得放開雙手》(P. 87-88)
  • 「施」與「受」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只不過,……如果希望對方幫自己做的事大於自己所能提供的情報,那麼要用人情的理由來打動對方是很困難的。
  • 「施」與「受」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但如果,希望對方幫自己做的事大於自己所能提供的情報,那麼要用人情的理由來打動對方是很困難的。

《打動 5% 的人就好》(P. 55)vs.《懂得放開雙手》(P. 88)
  • 之後我會那麼積極地提供情報給顧客,全都來自於那位業務員給我「施與受」的靈感「只要自己主動付出,總有一天對方一定會報答你的」。
  • 長谷川也因為這項觀察,繼而在工作中強力推展、履踐「積極提供有利情報給顧客」、「利它即是益己」的工作法則……他由眾多的實務經驗中發現,「只要自己主動付出,總有一天對方一定會報答你」,…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壓軸的吳淡如女士。2007年二月她曾在「商周出版」發表《愛過,更要好好過》一書,書中有篇文章提及事業有成的單親媽媽「凡達布魯克」。而《懂得放開雙手…》書中的「懂得授權」一文裡,剛好也有一位凡達布魯克,於是Google大神就讓她們兩位相認了:


《愛過,更要好好過》(P. 203)vs.《懂得放開雙手》(P. 102)
  •   她叫作凡達布魯克,十年前,她和先生剛移民美國沒多久,有三個還沒上小學的小孩,有份穩定的工作,一個突發事件改寫了她的平順人生:她的先生在一趟旅行中因氣喘病突發而過世了。
    公司很體諒她,建議她為了照顧幼子,轉到比較輕鬆的部門工作,她推辭了。 
  •   十年前,凡達布魯克和先生及三個還未上小學的幼子一起移民美國。沒想到才剛覓得一份穩定的工作,他的先生卻因為氣喘病突發而過世了。
    公司很體諒她,為了讓她能夠兼顧孩子的照顧,建議她轉到比較輕鬆的部門,但她卻推辭了。

《愛過,更要好好過》(P. 204)vs.《懂得放開雙手》(P. 103)
  • ……:如果他走了,我又調到冷門的單位,恐怕我不會有足夠的發展空間,那麼,就不會有寬裕的經濟來源。
  • ……如果選擇調到輕鬆、冷門的單位,恐怕不會有什麼事業上的前途,也不會有寬裕的經濟來源以擔負三個小孩的養育費用。

《愛過,更要好好過》(P. 203-204)vs.《懂得放開雙手》(P. 103)
  • 她把家務外包,請人來打掃,也多付錢要求兩歲小女兒的保姆幫忙準備大家的晚餐,「晚餐,可以吃就好。」
  • ……她把家務外包,請人來打掃,也多付錢要求兩歲小女兒的保姆幫忙準備晚餐。「晚餐,可以吃就好。」她說。

《愛過,更要好好過》(P. 204)vs.《懂得放開雙手》(P. 104)
  •   想添購什麼用品,她就請孩子們在廚房貼備忘錄,想到就寫下來,自己沒空去買,就雇用工讀生去採購。買來的東西當然也常不如人意。「也許我自己買會比較滿意,但是千萬不要這麼想。」
      授權,就必須接受別人的選擇和自己不一樣。
  •   至於日用品的添購,則以統一在廚房貼備忘錄的方式處理;一旦自己、孩子有任何想買、必須買的東西,就集中寫、貼在廚房的備忘錄上,然後雇用工讀生統一採購。買來的東西常也不盡如理想。「如果我自己買,結果應會比較滿意。但我告訴自己別這麼想。既然授權,就必須接受別人的選擇、能力和自己有所出入。」她說。

《愛過,更要好好過》(P. 204)vs.《懂得放開雙手》(P. 104)
  • 此外,單親媽媽帶三個幼兒出外旅行是件十分麻煩的事,但她也不願因此犧牲和孩子共度的假期,她的旅行都會選定一個地點,住上好幾天,比如滑雪或露營,大家安安穩穩在定點旅行,不會因為拎著大包小包的行李而心浮氣躁。
  • 單親媽媽帶三個幼孩出外旅行,並不輕鬆,但她不願放棄和孩子共度假期的機會。因而,每回她旅行都選擇定點旅行,大家悠閒輕鬆地待在一個定點滑雪或露營數天,不會因為拎著大包小包行李四處奔波而疲累不堪。

《愛過,更要好好過》(P. 204)vs.《懂得放開雙手》(P. 104)
  • 工作上她也採取授權原則。為了每天準時下班,凡達布魯克每天都會設定自己工作的優先順序,可以請同事和屬下做的,就不攬在自己身上。這使得她贏得人緣,也培養了一群能夠互助合作的同僚。
  • 工作上她也充分採取分工授權的方式。為了能夠每天準時下班,除了設定自己工作的優先順序之外,可以請同事和屬下處理的,就絕不親力親為,這使得她贏得人緣,也培養了一群能夠互助合作的工作團隊。

《愛過,更要好好過》(P. 203)vs.《懂得放開雙手》(P. 105)
  • 十年後,她沒有被悲傷擊倒,沒有失魂落魄,也沒有過勞死,反而當上一家年營業額超過五千億台幣的公司科技長。
  • 十年後,她不但沒有被悲傷擊倒,不曾失魂落魄或積勞成疾,反而當上了全錄公司的科技長。


以上「被參考」的綠字共計約8,500字,各位一路看到這裡想必也累了。在此我要感謝林敏玉女士,因為她的關係,我在整整三十一天內讀了不少我先前未曾接觸過的書籍。儘管她沒有在書中註明上述任何引用出處,但我還是透過她的啟發而大大拓展了閱讀視野。只不過,才比對兩本書就找出上萬字的成果,未免太令人讚歎,所以《人體能量提升手冊》我也就先擱著不管了。

另外,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以下書名與封面的雷同之處呢?

(待續)

相關文章
忍一年也夠了(1)一盜再盜
忍一年也夠了(2)等了又等
忍一年也夠了(3)首次出庭
忍一年也夠了(4)驚人發現
忍一年也夠了(6)只剩悲憤
忍一年也夠了(完)繼續努力

噗浪討論網頁:http://www.plurk.com/p/k0yoyn

沒有留言: